首頁 > 正文

《感同身受》:這首歌為和平而唱

2020-10-26 16:25 | 來源: 中國記協(xié)網(wǎng)
【字號: 打印  
Video PlayerClose

? ?中國新聞獎推薦表

作品標(biāo)題

《感同身受》:這首歌為和平而唱

參評項目

電視消息

體裁

電視消息

語種

中文

作者(主創(chuàng))

姜超楠、俞銘義、郭鍇峰、杜震宇、郭藝

編輯

?季建南、陸樹鑫、莊學(xué)香

刊播單位

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

刊播時間

2019-12-13?18:44:00

刊播版面

(版次和名稱)

????江蘇衛(wèi)視?《江蘇新時空》欄目

作品

時長

0:3:50

采編過程

作品簡介

??? 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。在當(dāng)晚的燭光祭上,國際友人17歲的梅根·布萊笛,作為在1937年至暗時刻的南京投下人性之光的國際友人后人代表,用一首原創(chuàng)歌曲《感同身受》,唱出了從歷史中汲取力量、呼喚和平的心聲。她是眾多國際友人后人中第一個在公祭日用歌聲表達心聲的人。梅根于18點唱響這首歌,報道18:30播出,時效性極強。
??? 本片獨家內(nèi)容,縱深呈現(xiàn)。梅根的曾祖父理查德·布萊笛1931年至1942年在南京鼓樓醫(yī)院工作,在日軍侵占南京期間幫助了很多中國人。本片獨家記錄了梅根尋訪先輩足跡、創(chuàng)作《感同身受》、并在燭光祭現(xiàn)場演唱的全過程,并獨家采訪了相關(guān)創(chuàng)作人員;整合了大量梅根此前來南京的音視頻素材,并搜集了其他國際友人后人為和平所做出的貢獻,增強了報道的縱深感。
??? 本片主題鮮明,切口巧妙。以一首歌為切口,講述了理查德·布萊迪對南京的貢獻、梅根一家對曾祖父精神的傳承、人性之光對后來人的精神引領(lǐng),表達了國際友人后人對和平的呼喚,使得和平主題深入人心。
??? 本片制作精良,創(chuàng)新表達。這首《感同身受》作詞優(yōu)美,作曲兼具唱詩班元素和流行元素。記者巧妙把原創(chuàng)歌曲和新聞報道相結(jié)合,大膽借鑒了MV的手法進行制作,創(chuàng)新報道手法,極具可看性。

社會效果

??? 報道在江蘇衛(wèi)視《江蘇新時空》播出,并在新媒體端引發(fā)廣泛反響: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(jì)念館官方微博轉(zhuǎn)發(fā)并成為公祭日微博熱點推薦內(nèi)容;視頻通過荔枝新聞app、江蘇新聞微博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推送,播放量超過280萬。“好聽”、“感動”成為觀眾和網(wǎng)友收看之后的關(guān)鍵詞。該片還通過江蘇國際頻道在海外傳播,并在國際友人中引發(fā)熱議:梅根的父親Stephen?Brady評價該片“傳遞了他和女兒共同的心愿,從報道中看到那么多國際友人的后代都在為和平努力,非常鼓舞人心。”曾多次參加國家公祭儀式的法國友人Christian?Poirot評價該片意義深遠,?“這首和平之歌讓人感動。一段苦難的經(jīng)歷會讓一個國家更加強大。我們?nèi)祟悜?yīng)該共同銘記那段黑暗的歷史,守望和平。

推薦理由

??? 報道以一首歌曲為切入點,凝練地講述了國際友人后人們循著先輩足跡,一次次發(fā)出和平之聲的動人群像,以及中國人銘記歷史、珍愛和平,堅持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的生動實踐,深化了和平主題。
??? 報道具有國際視野,深層次表達出南京——中國——世界對和平理念的堅定。報道內(nèi)容詳實,畫面精美,講述感人并鼓舞人心。
??? 這是一個電視新聞短片。在3分多鐘里,以加拿大17歲女孩兒創(chuàng)作并演唱的一首懷念歌曲為線索,并以此為背景旋律,作為主題主線的烘托,表達了作為曾經(jīng)幫助過中國的國際友人的第四代后人,也是當(dāng)代年輕人,對歷史的銘記,對和平的祈禱。揭示了面對邪惡暴行,中外普通民眾世世代代傳承著的共同的善良天性和對正義的守護。片子里看不出明顯的政治渲染,但又能在恰當(dāng)凝重的敘事氛圍中,給當(dāng)代人們帶來團結(jié)、共勉、向善、陽光的正能量。作為對外傳播作品,有意義。

   1 2 下一頁  

責(zé)任編輯: 張澤月
賀信
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799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