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正文

黃河人家

2021-10-29 15:55 | 來源: 中國記協(xié)網(wǎng)
【字號: 打印  
Video PlayerClose
?
?

  代表作品二:《黃河人家》第五篇《流淌希望的河》

  《黃河人家》欄目曲?

  主持人:中國之聲特別策劃《黃河人家》,講述沿岸人民與母親河相依相守的故事,記錄他們在時代變遷中,與黃河的和諧共生。今天播出第五篇《流淌希望的河》。采制:總臺央廣記者譚朕、寶音,烏海臺記者周勤。

  【黃河名片】

  黃河內蒙古段全長830公里,流經(jīng)6個盟市,形成巨大的“幾”字彎,造就了沃野千里的河套地區(qū)。托克托縣河口鎮(zhèn)是黃河上中游的分界點。流域內生態(tài)資源豐富,生物多樣性集中,是國家重要的生態(tài)功能區(qū)和北方生態(tài)屏障。

  烏海是黃河入內蒙古后的第一站。200里黃河穿城而過,大河兩岸沙漠、戈壁、山脈、綠洲等自然景觀交相輝映。

  【正文】

  【壓混郭金奎向客人介紹:

  郭金奎:像咱們這個原來叫女娜皇后,我又給它起了一個別名叫超級女皇,口感相當好。

  客商:把這個還有其他品種給我們裝上幾箱子……】

  內蒙古烏海市綠色生態(tài)農業(yè)園,這些天,郭金奎家大棚里的葡萄陸續(xù)成熟。綠葉掩映下,各色葡萄綴滿枝頭,農戶們一手提桶、一手拿著剪刀穿梭在葡萄藤架間。這個季節(jié),郭金奎家一天能賣100多箱,七八百斤葡萄。

  客商:上次我們給你帶到呼市,這次準備帶到寧夏,做一個推廣。

  郭金奎:禮拜日來個上海的專家,專門就考察咱們這個葡萄,準備在這兒搭一個平臺。

  68歲的郭金奎是烏海市烏蘭淖爾鎮(zhèn)農業(yè)生產(chǎn)致富的帶頭人,1993年,他帶著一家老小從當時的烏蘭察布盟來到烏海市。

  【壓混:歌曲:“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,五十里的路程來摸黃河泥,半個月跑了十五回,跑成了羅圈腿……”】

  郭金奎唱起的這首民歌,原本描繪的是愛情故事,被烏海人民改了歌詞,歌里“半個月跑十五回”的地方就是黃河河心灘。

  【壓混:那塊河心灘就是當年你種大地的地方?對對,種大地的地方……】

  當年,在老家種地只能溫飽,郭金奎決定換個地方打拼。

  郭金奎:烏盟(原烏蘭察布盟)十年九旱,年景好了,一畝地打200斤糧。有這么個機遇,烏海開發(fā)這個烏蘭鄉(xiāng),這時候我來了。

  【壓混:黃河水流聲】

  在烏海,黃河穿城而過,留下了幾十個土地肥沃的河心灘。郭金奎夫婦倆拿出當時家里全部的積蓄2萬塊錢承包了100畝河心灘,在灘地上種起了玉米。

  郭金奎:四面都是黃河水,當中有個幾千畝地。當時買一畝地是200塊錢。本地人就說你是個大傻瓜,你拿錢買地為啥?地是挺好,就是每天種地坐船不方便,地在黃河里頭,一個隊才就一個船,非常麻煩,沒人想種這個地。

  不管別人說什么,郭金奎和媳婦、二兒子每天起早貪黑,扎在河心灘。

  【壓混:船聲】

  能載130人的大木船晨發(fā)晚歸,這是郭金奎他們往返河心灘與岸邊的唯一交通工具,農忙時,誤船也是常有的事。

  郭金奎:誤了船沒辦法,就要過夜,當?shù)厝擞斡疽材苓^,我們也學人家。來這之前,連水都沒見過,到這就從旱鴨子變成水鴨子了。

  餓了、渴了,吃點干糧、喝點冷水,手上、腳上的血泡慢慢變成厚厚的老繭。河心灘發(fā)展起來了,但黃河沿岸的沙地卻無人問津。被庫布齊、烏蘭布和、毛烏素三大沙漠包圍的烏海土地沙化嚴重。在郭金奎看來,黃河沿岸的沙土地雖然沒有河心灘地肥沃,但土壤透氣性好,適合種植果蔬。1997年,他們一家在黃河岸上建起了兩座溫室大棚。在科技站工作人員的指導下,溫室里種上了柿子、黃瓜、辣椒,當年,大棚里的畝產(chǎn)年收入就突破了萬元。

  郭金奎:一個溫室就一個萬元戶,兩個溫室就是個兩萬元戶,當時在烏蘭鄉(xiāng)都轟動了。

  【壓混新聞播報:2001年12月17號,黃河烏海段凌堤潰決,烏海受災面積達50平方公里……】

  2001年,黃河發(fā)生凌汛,烏海烏蘭木圖段堤岸決口80多米,瞬間一片汪洋。郭金奎一家的全部家當化為烏有。

  郭金奎:哭也沒眼淚了,8萬斤玉米泡在水里頭,剛收割的,還沒賣呢。兩個溫室大棚全都沖塌了,給兒子娶媳婦蓋起來的新房子也被泡到水里了。

  經(jīng)過6天搶險,堤岸決口合攏,郭金奎再回到被沖毀的大棚。

  郭金奎:淹了五六天結了冰了,還是想來這里看一看。我就冰窟窿里找這個小吊瓜,看看你到底好不好。拿鏟子鑿開冰面,把吊瓜拿出來,吃著挺好吃,挺甜。我還就是要種它。

  為了生計,郭金奎讓子女外出打工,自己養(yǎng)了雞鴨貼補家用。情況稍有好轉,他又建起了6畝溫室大棚。這些年,他有空就去山東壽光等地學習先進的種植經(jīng)驗和農業(yè)栽培技術。當年他從冰窟窿里拿出來的小吊瓜就被改良多次,十多年來,累計給他們一家?guī)?00多萬元的收入。

  【壓混:新聞播報:2020年2號洪峰平穩(wěn)通過海勃灣水利樞紐】

  2014年,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正式竣工投入運行,郭金奎的溫室大棚因為都在庫區(qū)范圍內而被征拆。

  很快,市里找到已經(jīng)是遠近聞名的技術能手的郭金奎,希望他能另起爐灶,進駐距離黃河五公里的農業(yè)產(chǎn)業(yè)園區(qū),發(fā)展現(xiàn)代農業(yè)。

  郭金奎:在這邊發(fā)展,一開始一看還是光禿禿的,一棵樹都沒有。后來我跟領導打報告,只要你把黃河水引上來,我就能給你種成。領導說,這個我們支持。

  2010年成立的綠農永勝合作社已經(jīng)交給子女打理,但種了一輩子地的郭金奎還是學不會享清閑。

  【壓混:關車門聲

  郭永勝:這么大歲數(shù)了,還要到處跑。

  郭金奎:不跑不行,還是有些不放心……(壓混)】

  清晨,郭金奎的大兒子郭永勝去市里接上父親,要去產(chǎn)業(yè)園轉轉。

  【壓混繼續(xù):必須要注意天氣預報……】

  采訪前幾天,氣溫一直居高不下,一路上郭金奎都在念叨,正處在葡萄成熟的關鍵期,讓兒子一定得關注棚里的溫度。

  郭金奎:咱們現(xiàn)在做的是數(shù)據(jù)農業(yè),什么時候栽的,什么時候施的肥,什么時候澆的水,必須有數(shù)據(jù)。過去種地都是瞎種,想澆水就澆水,想施肥就施肥,不能是這個概念。再就是推廣給農戶,你拿著這個數(shù)據(jù)和他說話,他照你的標準,他也能種出來。

  【壓混郭金奎:】來來來,放風還不到位……

  在幾個大棚走了一圈,郭金奎把注意力放在了幾株出現(xiàn)干枯葉子的葡萄樹上。郭永勝說,父親認為葉子枯了,是因為棚內放風量不夠大,氣溫高。郭永勝則擔心是前幾天的一次施肥出了問題:

  郭永勝:正好那幾天溫度高,干施肥,肥料剛施過去,又高溫,再沒補水的情況下,怕稍微燒了一個根,要是整株都燒壞了,那這一棵就全部死了。

  大棚里的水果離不開人,郭永勝和弟弟都把家安在了產(chǎn)業(yè)園。郭永勝的兒子正在備戰(zhàn)高考,已經(jīng)打算報考農業(yè)相關專業(yè)。

  目前,郭家已經(jīng)在產(chǎn)業(yè)園建了103座溫室大棚。郭永勝說,他們一家人從河心灘出發(fā),到黃河岸邊駐留,現(xiàn)在又把根扎進這荒漠里,黃河水給他們的滋潤從未中斷。

  郭永勝:那會一說這個黃河水,就害怕?,F(xiàn)在對這個黃河水有了感情了,現(xiàn)在在園區(qū)黃河水引進上來了,園區(qū)種出來的水果,蔬菜都不錯?,F(xiàn)在離不開這個黃河了,真的離不開。我們也經(jīng)常領著小孩去黃河邊那玩玩沙子、玩玩水。

  郭金奎外孫女:我們在游樂場里玩蹺蹺板的時候,起來的時候,就覺得像跳到黃河里一樣,覺得很親切。

  【記者手記】

  我是記者譚朕,奔著黃河水而來的郭金奎一家已經(jīng)在烏海生活了27年。最近,他們又新建了一個占地26畝的葡萄溫室大棚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溫室里有幾株葡萄的少量葉子枯了,從溫室里出來,郭金奎有些擔心,他叫上正在大棚里干活的兒子兒媳,又拉上女兒,一起去大兒子家開家庭會議,大家一起探討葉子枯萎的原因,想辦法解決問題。在偌大的溫室大棚里,幾株葡萄并不起眼,但他們卻不敢掉以輕心。采訪結束,我找到了答案,那是因為他們深知,黃河水滲透在每一株葡萄藤里,飽含在每一顆葡萄中,這樣的滋潤,來之不易。

?

  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  

責任編輯: 張澤月
賀信
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5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