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deo PlayerClose
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
作品標題 |
首次發(fā)現(xiàn)“野外滅絕” 的長江鱘在野外產卵出苗 |
參評項目 |
消息?(電視) |
||
字數(shù)/時長 |
0時2分25秒 |
語種 |
中文 |
||
作者 ?。ㄖ鲃?chuàng)人員) |
集體 |
編輯 |
鄂文松?、鄭藝?、?肖宇潔 |
||
原創(chuàng)單位 |
四川廣播電視臺 |
發(fā)布端/賬號/ 媒體名稱 |
四川廣播電視臺 |
||
刊播版面 (名稱和版次) |
四川衛(wèi)視?《四川新聞聯(lián)播》 |
刊播日期 |
2023-03-27?18:35 |
||
作品簡介 (采編過程) |
長江鱘,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也是長江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,被稱為“水中大熊貓”,對于水質等要求極高??蒲姓{查顯示,2000年以來,長江鱘野外繁殖停止;2022年7月,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(IUCN)認定長江鱘野外滅絕。但是,我國從未停止對長江鱘野外種群重建的努力與探索。 在2016年1月舉行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(fā)展座談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曾為長江治理開出治本良方 ,提出要“共抓大保護、不搞大開發(fā)”。多年來,在這一理念指引下 ,四川等地一直在從事長江鱘的人工繁育 、增殖放流與科學研究 ,進而推進對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。曾被認定為“野外滅絕”的長江鱘首次被發(fā)現(xiàn)在野外產卵出苗成功,這正是“共抓大保護、不搞大開發(fā)”理念結出豐碩成果的有力例證。 2021年4月起,作品主創(chuàng)團隊歷時近兩年,充分踐行“四力”,跟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專家,持續(xù)深入采訪重建長江鱘野外種群的人物故事、科研進展,并于2023年3月完整記錄了“野外滅絕”的長江鱘在野外產卵出苗的“ 歷史性時刻”。 |
||||
社會效果 |
長江鱘時隔23年首次在野外產卵出苗,這為長江鱘實現(xiàn)自然繁殖 、恢復重建野外種群帶來了新的希望。該作品一經推出 ,就引起業(yè)內專家、廣大網友的熱烈反響 ,被光明網、騰訊網、閃電新聞、正觀新聞、澎湃新聞客戶端等媒體轉發(fā)。網友相繼留言“重大突破”“見證歷史了”“真真實實看到了中國科研人員的付出”……從被宣布“野外滅絕”到被發(fā)現(xiàn)“野外出苗”,長江鱘保護跨出了野外種群恢復的關鍵一步。這一重大突破,對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,讓國人振奮 ,向國際“發(fā)聲”。作品的全網點擊量超2000萬。 | ||||
?
初評評語 (推薦理由) |
作品主題鮮明,以小見大,生動鮮活,時效性強,新聞價值高。作品中的一系列場景畫面,包括長江鱘野外產卵巢搭建、長江鱘在天然水域被監(jiān)測到產卵等 ,均為首發(fā)視頻素材,現(xiàn)場感強,生動展現(xiàn)了包括四川在內的各地各部門牢記囑托、筑牢長江上游生態(tài)屏障的生動實踐,也向世界展示了日益向好的中國生態(tài)與從不言棄的中國科研精神。 |
責任編輯: 張澤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