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春節(jié)期間,新冠肺炎疫情呈爆發(fā)趨勢,形勢十分嚴峻,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。全國上下萬眾一心,各界人士紛紛前來支援,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、擔當奉獻,在4.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(yī)護人員中,有1.2萬多名是90后,其中很大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:“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領、有擔當,國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?!?/p>
為了做好90后抗擊疫情的宣傳報道工作,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,我們策劃了一個Vlog系列視頻產品《90后戰(zhàn)‘疫’日記》,該系列共九集,每集講述不同的90后人物戰(zhàn)“疫”故事,包括奮戰(zhàn)在一線的90后醫(yī)護人員、默默奉獻的90后志愿者、與疾病斗爭的90后新冠肺炎患者等等。
其中,第五集《實拍!90后插管醫(yī)生與病毒面對面搏斗10小時!全身濕透!》真實記錄了一位90后麻醉科醫(yī)生周亞群,他參與了全國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主動脈夾層手術,他負責的是手術中極具危險的氣管插管工作。在新冠肺炎治療中,氣管插管是一項極其危險的工作,當患者的口腔、氣管開放的瞬間,會產生大量含有病毒的氣溶膠,暴露在氣溶膠中的醫(yī)護人員,如果防護不好就可能因此感染病毒。我們與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(yī)學院光谷院區(qū)宣傳科取得聯系,經過多方協(xié)調,最終院方允許我們進入“紅區(qū)”采訪拍攝。但由于當時的武漢疫情形勢有所好轉,新冠肺炎的重癥病人插管需求已不太多。等待三天后,院方打來電話,通知明天會有一臺新冠肺炎病人的主動脈夾層手術,并一再說明這個手術的難度與危險性都非常高,手術時間約為10個小時,院方詢問我們是否考慮繼續(xù)采訪。為了記錄90后這一代年輕人不懼危險、挺身而出的生動故事,我們決定再次走進“紅區(qū)”,堅持打好打完這場硬仗。
采訪前一晚,我搜索了很多關于主動脈夾層手術的資料,了解到主動脈夾層手術是一項難度非常高的手術,主動脈夾層俗稱人體的“血管炸彈”,是一種心血管系統(tǒng)的病變,血管壁“薄如蟬翼”,咳嗽、彎腰或情緒激動都可能導致主動脈破裂。一旦主動脈破裂大出血,患者常在數分鐘內死亡,48小時死亡率達50%。一旦發(fā)生,瞬間危及生命?!斑@個手術就算在平時也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手術。而疫情期間大家都要做三級防護,視線會受到很大影響,手術更是難上加難?!边@是在采訪中被問到,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手術時,周亞群的回答。
在這臺手術中,周亞群作為麻醉助手,與上級老師一起完成麻醉,具體包括氣管插管、動靜脈穿刺等等。氣管插管其實并不算難度很大的操作,然而面對新冠肺炎患者就有些不同了。插管時,病人可能會產生可噴濺的分泌物、血液,或者飛沫、氣溶膠,大大增加了醫(yī)務人員傳染的風險。所以說,氣管插管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風險最高的操作之一,一點也不為過。
手術前期準備期間,周亞群仔細準備著每一樣藥品和手術器材,并用紅色記號筆做好標注......周亞群面臨的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場手術。采訪時,他坦言,壓力非常大。很多人都會以為麻醉科醫(yī)生只是負責“打一針睡一覺”這么簡單,其實身為麻醉科醫(yī)生,在手術中最主要的職責是要維持病人術中生命體征的平穩(wěn)。周亞群說:“我們把一個病人麻倒很簡單,但是,想要病人安全地醒過來,卻不容易?!?/p>
手術前的麻醉工作很繁復,周亞群和同事們穿梭于各種儀器之間,馬不停蹄。為了不干擾手術正常進行,我們的拍攝盡量與醫(yī)生們保持距離,全程保持安靜。當進入到氣管插管環(huán)節(jié)時,我們的拍攝也進入了關鍵時刻,在鏡頭內看到周亞群熟練地在十幾秒內完成了氣管插管操作,我緊張的心情也舒緩了很多,內心不由自主地為這位90后麻醉醫(yī)生點贊。
出了手術室,我看到脫下隔離服的周亞群已經全身濕透。而對于他來說,這是作為一名醫(yī)生的常態(tài)。面對鏡頭,1992年出生的周亞群略顯疲憊地說,他剛參加工作一年,雖然之前完成過幾百例氣管插管,但為新冠肺炎病人插管卻讓他倍感壓力。但是每一次做完,看到病人的氧飽和度升高,他都會覺得無比自豪。
“90后戰(zhàn)‘疫’日記”Vlog系列視頻產品,形式新穎,內容生動感人,在中國日報中英文全平臺同步推送后,深受年輕粉絲們的歡迎與喜愛,每集傳播量均達到150萬,此系列產品總傳播量超過千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