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正文

廣州日報報業(yè)集團總編輯?許芳等:把握熱點,在調研報道中探索提升主流輿論影響力

2024-01-03 14:19 | 來源: 新聞戰(zhàn)線
【字號: 打印  
Video PlayerClose

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(fā)言權。近年來,主流媒體積極把握熱點,大興調查研究,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實踐。本文以廣州日報近年來組織的多次大型全媒體調研走讀為例,從“時度效”三個維度,探討融媒時代主流媒體報道水平和傳播實效的雙向提升路徑。

  ?

  融媒時代,主流媒體如何適應輿論生態(tài)的深刻變革,通過把握熱點、提升精準策劃報道水平和傳播實效,從而切實提升主流輿論的影響力、公信力?廣州日報的回答是,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。調查研究是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功,也是黨媒工作者增強“四力”的必答題。2022年以來,作為地方主流媒體,我們努力搶抓熱點,聚焦重大主題,先后策劃推出“總書記領我建功新時代·珠江奔流”珠江全流域高質量發(fā)展大探訪、“現代化 中國‘畫’”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全國大走讀和“高地行思錄”高質量發(fā)展全國16城調研行等大型全媒體傳播活動,通過對“時度效”三個維度的牢牢把握,努力使全媒體調研報道提升水平、發(fā)揮功能、有效傳播,在一系列探索實踐中積累了有益經驗。

  初心:我們?yōu)槭裁闯霭l(fā)

  調研走讀,立足點是一個“走”字。作為主流媒體,我們要追問的初心是——究竟為什么出發(fā)?

  出發(fā)是外部求索的必然要求。當代中國,現代化實踐探索熱火朝天,新生事物層出不窮。唯有到火熱的建設一線去,到鮮活的發(fā)展現場去,用滾燙的心觀照時代,用理性的頭腦觀察世界,邁開雙腳、開動腦筋、抓住熱點,才能跟得上時代、看得清本質,才能把握發(fā)展規(guī)律,捕捉一線跳動脈搏,觸碰實際的問題困難,追尋到有益的破解之道;唯有深入基層、扎根一線,多看、多聽、多學、多思,熱點報道才能融入深度思考、展現家國情懷、彰顯時代精神。

  出發(fā)是內部練兵的必然要求。只有練就鐵腳板,才能走出零距離。有些記者習慣拿通稿總結、寫范式文章,身上的泥土味、汗水味不足,距離“深入一線抓活魚”還有很大差距。唯有出發(fā),切實踐行走基層、轉作風、改文風,才能磨煉打造出一支真正的融媒體隊伍;唯有出發(fā),讓隊伍沉下去、動起來,在基層一線、艱苦環(huán)境里摸爬滾打、千錘百煉,才能開闊視野、磨煉意志、補充頭腦、提升水平。

  因此,聚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開展主題教育、大興調查研究的具體要求,我們形成了報社采編全員走出去開展大調研、大走讀的共識。懷揣初心,我們出發(fā),到一線去!到現場去!

  卡準時點把握熱點,講好大時代的故事

  審時度勢。對調查研究報道來說,熱點時機的選擇、節(jié)點的把握至關重要。唯有做到“恰逢其時”,才能真正融入時代命題、卡準調研主題,才能使調研有的放矢、報道提升實效。

  卡準時點,放眼大時代。切入點是開展調研的第一步。選擇什么時候、聚焦什么主題開展調研?致力于破解什么核心問題?是首先要面對的課題。

  廣州日報從2022年8月起推出的“總書記領我建功新時代·珠江奔流”珠江全流域高質量發(fā)展大探訪,聚焦迎接黨的二十大這個熱點,緊扣“江河奔騰看中國”立意,選擇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鋪陳開并持續(xù)推出。調研按自然生態(tài)、產業(yè)科創(chuàng)、人本生活、歷史人文四個維度派出記者深入珠江流域沿線,講好江河故事,映襯時代之美、折射國家之興??梢哉f,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時間節(jié)點上,在非凡十年這一具有重大時代意義的時間窗口上,看珠江,就是看廣州、看灣區(qū)、看中國。選取此時展開珠江全流域調研走訪,不僅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烈氛圍,更為非凡十年獻上了媒體人真實生動的記錄。

圖片

“總書記領我建功新時代·珠江奔流”珠江全流域高質量發(fā)展大探訪《珠江歸客》版面。

  2023年7月推出的“高地行思錄”高質量發(fā)展全國16城調研行全媒體報道,成為主流黨報善抓熱點、發(fā)揮核心功能、服務中心工作大局的實踐探索。按照廣州市委提出的“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再出發(fā)”主題,報社6月初即著手策劃,派出16支隊伍分赴全國16個高質量發(fā)展城市蹲點調研。7月伊始,緊跟廣州市黨政代表團學習考察行程,“高地行思錄”系列融媒報道緊鑼密鼓推出。除了連續(xù)16天每天推出一個城市的深度報道外,我們還在7月22日市委全會召開的前一天推出12個大版“高見啟示錄”特輯,扣準廣州亟待破解的多個發(fā)展命題,對話權威專家、剖析外地經驗。實際效果證明,“高地行思錄”“高見啟示錄”一橫一縱“姊妹篇”最終引起較大反響,與推出時間的恰當選擇密不可分。

  把握時機,做出顯示度。通過觀察近年來各大主流媒體的調研報道,不難發(fā)現此類報道的謀篇布局通常較為系統,一些作品的推出時間往往較長。在此情況下,怎樣更加有效地調動讀者的閱讀興奮點、增強報道的顯示度?

  在“現代化 中國‘畫’”調研走讀的組織布局中,尤其注重推出時機的考量。由于該報道分別立足“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”等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基本特征展開,同時兼顧廣東本地高質量發(fā)展的實踐探索,因此共分為《珠江盛景圖》《新富春山居圖》《新煙火繁華圖》《新踏歌圖》《新桃源仙境圖》《新絲路山水圖》等6個組團持續(xù)推出,如前文所述貫穿2023年全年。

圖片

《現代化 中國“畫”》珠江盛景圖組團封面。

  為防止讀者審美疲勞、適時制造“傳播興奮點”,我們除將《珠江盛景圖》組團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推出外,還選擇8月15日全國首個生態(tài)日的重要節(jié)點推出《新桃源仙境圖》特別報道(聚焦主題: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),在10月17日第三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的重要節(jié)點推出《新絲路山水圖》特別報道(聚焦主題: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的現代化),這些特別報道既與自身調研主題一脈相承,又與重要節(jié)點緊密貼合,適時推出不僅詮釋了重要節(jié)點的內涵意義,更兩兩相加形成“復合效應”,將傳播效果有效放大。

  關注時態(tài),增強縱深感。事物的發(fā)展變化是連續(xù)的過程,調查研究也應循著時間線,找到變化背后的邏輯關系。對于調研走讀報道來說,必須放眼過去、現在和未來,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、破解問題找到辦法。因此,在調研走讀過程中,在不同時間坐標里追根溯源、展現變遷、挖掘本質、找到規(guī)律不可忽略。如“高地行思錄”調研行中,記者來到杭州徑山村走訪高齡老人、對話茶園主人,展現小村落幾十年間的大變遷,汲取“千萬工程”城鄉(xiāng)協同發(fā)展經驗;走進蘇州工業(yè)園區(qū),追尋20多年內“園區(qū)道路幾乎沒挖過”背后的堅守,取回營商環(huán)境不斷優(yōu)化的“真經”??梢哉f,正是基于對“時態(tài)”的觀照,調研結論才更加準確扎實、有說服力,調研報道才更具縱深感、富有思想價值和現實意義。

  兼顧高度廣度深度溫度尺度,提升報道質量水平

  調研報道如何在“同題作文”中凸顯獨家特色?我們的實踐發(fā)現,只有在高度、廣度、深度、溫度和尺度“五個度”上把握到位,才能助力提升報道水平。

  緊扣時代,主題有高度。首先在命題角度上,重大主題調研報道的主題必須緊密結合時代意義,緊扣時代命題,必須把主題的選取融入國家發(fā)展大局中、融入城市發(fā)展使命里,才能真正提升其戰(zhàn)略性價值和前瞻性意義。如前文所提到的,無論是“總書記領我建功新時代·珠江奔流”站在“江河奔騰看中國”的時代立意上沿著珠江展開全流域探訪,還是“現代化 中國‘畫’”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全國大走讀“用腳步丈量神州大地高質量發(fā)展一線實踐、以畫筆描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雄心”,以及“高地行思錄”“跳出廣州看廣州、奔著問題去取經”,都是緊扣當前引人關切的時代命題、聚焦亟待破解的發(fā)展課題,將重大歷史命題、重大歷史方位與本地發(fā)展特色緊密結合。

  樣本多元,布局有廣度。實踐證明,只有沉浸到多個地點、多處場所、多類人群、多樣環(huán)境中,才能挖掘出更動人、更鮮活、更可感的細節(jié)內容。在“現代化 中國‘畫’”長達9個月的調研走讀中,由“統籌編輯+記者+視頻隊伍”組成的30多路全媒體隊伍先后深入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、上海、河南、北京、江西、河北、陜西及廣東梅州、湛江、深圳、廣州等30多個城鄉(xiāng)的120多個地點開展調研。登上塞罕壩望海樓眺望蔥蘢林海,在夜幕下的寧德三都澳出海體驗大黃魚捕撈、走進西安國際港務區(qū)感受中歐班列帶來的紅利……在豐富的一線場景中,創(chuàng)作團隊對報道主題的把握更加精準,對故事細節(jié)的表達也更加細膩。

  問題導向,內容有深度。調研的核心目的是解決問題。做好調研報道,找準堵點、直面痛點、善抓熱點尤為重要。在“高地行思錄”調研報道的組織中,策劃團隊做足前期功夫,結合廣州高質量發(fā)展亟待破解的多個核心問題,梳理海量資料選定外地調研城市名單和采訪具體落點。16路全媒體隊伍“扎進”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廈門、合肥等16城,聚焦經濟發(fā)展、城市規(guī)劃治理、生態(tài)文明建設、精神文明建設等高質量發(fā)展細分領域中亟待打通和破解的堵點、痛點,錨定每個城市的發(fā)展特色、亮點、熱點展開采寫,每篇報道均以“記者手記”形式提煉思考。正是致力于將行進與蹲點緊密結合,將“行”與“思”緊密結合,報道努力追求從調研走訪到規(guī)律提煉,從實踐層面到思想層面的跨越,有效體現了深度和張力。

  小處切入,故事有溫度。再宏大的主題調研都需要選取小切口。調研走讀報道的要義在于“實”,把握細節(jié)、講好故事,提高報道的溫度,是吸引眼球、打動人心的有效手段,也是共情共鳴傳播方式的具體體現。在調研走讀過程中,我們探索通過體驗式、沉浸式采訪,用第一視角去觀察、體悟,通過生動的細節(jié)、充滿煙火氣的故事,努力做到大處著眼、小處落筆。如《珠江歸客》報道中,探訪團隊爬坡過溝、深入山林,尋訪娟魚、唐魚、飛瀑草等一批重回珠江流域的珍稀動植物,從物種保護培育的角度展現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灣區(qū)力量;《夜探江心島精靈狂歡》報道中,“變色樹蜥正以四肢抱握樹枝的姿態(tài)閉目養(yǎng)神”“斑腿泛樹蛙展開‘葉上漂’功夫”等一線見聞讓報道更加生動可觸摸。

  裨益發(fā)展,呈現有尺度。在調研過程中,隨著采訪的逐步深入,主流黨媒還應堅持“內外有別”原則,本著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、裨益發(fā)展的初衷把握好報道尺度。對幾次調研走讀中發(fā)掘的一些線索和內容,我們堅持深入挖掘、形成內參,提供給相關部門作為決策參考,以期更好改進工作。

  做有用有料有趣的融媒精品,提升傳播力到達率

  無論是調查研究報道還是其他類型報道,新聞價值始終是新聞產品最核心的功能體現。融媒時代,受眾群體分眾化、傳播對象精準化成為趨勢,這要求調研報道必須錨定目標人群、創(chuàng)新話語方式、抓住新聞熱點、做強核心功能,唯此才能努力提升報道的到達率、滲透力和主流輿論的傳播力、影響力。

  有用:發(fā)揮智庫作用,著力資政建言。聚焦“解決問題”,“高地行思錄”調研行的目的,就是扣準廣州發(fā)展重點方向探尋可借鑒的有益經驗,為廣州“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再出發(fā)”提供有營養(yǎng)的參考,為服務市委中心工作提供智庫參考。因此,無論是“高地行思錄”的系列深度報道,還是市委全會開幕前夕推出的“高見啟示錄”特輯,都分別從“行”與“思”兩個維度提升發(fā)展借鑒意義,努力發(fā)揮資政功能。在上海,記者觀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(chuàng)中心建設路徑,探秘“創(chuàng)新生態(tài)熱帶雨林”;在廈門,記者破解“高顏值的生態(tài)花園之城”建設細節(jié),探尋經濟和生態(tài)內外兼修的奧秘……通過這些有現場、有觀察、有見地的調研透視,既展現了各城市善謀發(fā)展的高水平、細功夫,更為廣州高質量發(fā)展提供了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路徑借鑒、啟示啟發(fā)?!坝幸姷亍薄坝杏谩?,這正是“高地行思錄”和“高見啟示錄”推出后引起關注的原因所在。報道推出后,廣州不少機關單位向報社尋求合集以便學習參考,省市領導也高度肯定報道很有借鑒意義。

圖片

《高見啟示錄》特輯跨版封面。

  有料:調動多方資源,強化受眾互動。在調研走讀中,調動整合多方資源、挖掘潛在熱點、突破傳統生產方式、強化受眾互動參與、豐富產品呈現方式,將調研成果最優(yōu)化呈現、最大化傳播,為受眾提供更加有料的信息產品,成為提升傳播力的有益嘗試。如“現代化 中國‘畫’”調研走讀除了深入各地推出行進式報道外,每個組團還推出《珠江盛景圖》(上、下卷)及《新煙火繁華圖》《新富春山居圖》《新踏歌圖》《新桃源仙境圖》《新絲路山水圖》等“古畫新作”,用一幅幅大氣磅礴的中國畫生動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鮮活圖景。

  為調動更多受眾參與,報社還將“現代化 中國‘畫’”調研走讀辦成了一場數萬人參與的傳播活動。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,廣州日報和百度公司聯合推出的《大灣區(qū) 我來畫》全民AI(人工智能)作畫互動活動上線,吸引眾多網民登錄作畫小程序畫出粵港澳大灣區(qū)高質量發(fā)展圖景,共提交了近兩萬幅“灣區(qū)盛景圖”。這場跨界傳播活動,將融媒呈現和技術合作有效嫁接,形成“主流媒體+互聯網技術力量”的合作模式,努力推動媒體從記錄、報道功能向參與、交互有效轉變,也提升了調研走讀報道本身的關注度、熱力值。

圖片

《大灣區(qū) 我來畫》全民AI(人工智能)作畫互動活動海報。

  有趣:創(chuàng)新表達方式,提升傳播效果。信息傳播只有被受眾接受才有價值。唯有根據受眾的特點和需求,抓住特點熱點,善用技術手段,創(chuàng)新表達方式,調動受眾情緒,才能提升報道的傳播力?;诖?,我們在調研走讀報道中不懈進行創(chuàng)新探索。

  聲、畫、舞等藝術形態(tài)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,運用在融媒報道中可極大地激發(fā)讀者的共情能力,牽動受眾打開心扉、更為沉浸地感受藝術之美所承載的新聞主題,因此追求“內容+形式之美”的完美融合成為近年來主流媒體提升主題報道傳播力的重要抓手。

  同樣是在“有趣”上下足功夫,“現代化 中國‘畫’”調研走讀各走訪點均推出由小編出鏡的沉浸式Vlog(視頻日志),以詼諧活潑的形式、富有青春氣息的一線視角,帶受眾實地體驗中國式現代化實踐,《弄潮兒的舞步》《尋找“黃公望”》等短視頻報道獲得總傳播量超過1600萬的佳績。

  思考:將出發(fā)進行到底

  久久為功、千錘百煉。通過幾次調研走讀的探索嘗試,主流輿論傳播力、影響力和黨媒的權威性、公信力得到了提升加強,采編隊伍的素質和作風也得到了極大鍛煉——帶隊統籌“現代化 中國‘畫’”的編輯感嘆,雖然登高山、下田間甚至成為出鏡主播“壓力山大”,但靠前統籌的組織模式不僅提升了報道執(zhí)行效率,更使得主題主線更加貫通統一,有效提升了報道的成色;帶隊執(zhí)行“總書記領我建功新時代·珠江奔流”采訪統籌的記者坦陳,通過“專家+記者+編輯”的模式創(chuàng)新,在走讀中開闊了視野,增強了本領,有助于創(chuàng)作更多接地氣、冒熱氣的鮮活報道。這些聲音和反饋,越來越堅定了我們“將出發(fā)進行到底”的決心和信心。

  主流輿論傳播力建設任重道遠,調查研究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。未來,我們將繼續(xù)提高對融媒傳播規(guī)律的認知掌握和傳播方式手法的駕馭運用,把扎實做好調查研究貫穿到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的全過程,貫穿到推動新聞工作者走基層、轉作風、改文風講好中國故事的全過程,在火熱的發(fā)展實踐中尋找答案,將文章寫在蓬勃奮發(fā)的中華大地上,努力為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貢獻更大力量?。ㄗ髡咴S芳系廣州日報報業(yè)集團總編輯,湯新穎系廣州日報社全媒體編輯中心主任編輯)

  本文刊發(fā)于《新聞戰(zhàn)線》2023年12月(下)。

責任編輯: 普韻喬
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8556